实干成就伟业,奋斗铸就辉煌
下半年我们面临着
更加紧迫、更加繁重的任务
近日,五院公众号开设
“实干最美”专栏
记录最美的实干英姿
聆听铿锵的奋斗足音
鼓舞动员全院广大干部职工
以高涨的热情与必胜的信念
顽强拼搏、苦干实干
坚决完成全年各项任务
以优异成绩
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
2022年仲春时节,西昌群壑,草木葱茏。4月15日,中星6D卫星划破夜空顺利入轨,30余天的发射场任务在拥抱与热泪中圆满结束,通信卫星领域又一颗星辰闪耀太空,肖应廷和项目团队再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。
30年前加入中国航天事业的肖应廷,如今迎来了职业生涯的“而立之年”。
至速至稳,定义加速人生
2021年初,中星9A卫星在轨接替需求十分紧迫。作为中星9B卫星总指挥的肖应廷,敏锐预判出在轨接替需求的紧迫性,在上级关于缩短研制周期的要求下达之前,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新的研制计划。
思深方益远,谋定而后动。在肖应廷的带领下,项目团队周密安排、缜密部署,最终排出一个比原定计划提前80余天在轨交付的研制方案。按照最新研制计划,中星9B卫星在25个月内就实现了出厂目标,提前完成发射及在轨接替任务。
仅时隔一年,同样的任务形势再次摆在肖应廷和团队面前。
面对国家广播电视卫星的紧迫接替需求,中星6D卫星的研制出厂任务被再次提上日程。从立项到在轨交付,卫星研制周期比原定计划整整提前5个月。紧要关头,肖应廷选择“弯道加速”。
在压缩研制周期这块“硬骨头”面前,肖应廷与团队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大胆取消某测试环节,前后节省北京地区工作时间40天。卫星进驻发射场后,又取消天线和太阳翼展开试验,在场测试时间压缩到30天左右。
早在2007年,肖应廷担任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副总指挥期间,就与项目团队创造出25个月内完成研制发射任务的“尼星速度”,共同托举中国第一颗整星出口卫星升入太空。肖应廷担任卫星总指挥后,坚持深耕国际商业卫星市场,从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到阿尔及利亚通信卫星,带领团队首次实现国际商业卫星接收段全部单机国产化,全面提升中国航天的国际形象。
“不待扬鞭自奋蹄”是肖应廷常说的一句话。自1992年加入中国航天事业的那一刻起,30年来,肖应廷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。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,“甘坐板凳十年冷”的沉淀与坚守,“快”“慢”之间,定义了肖应廷的人生加速度。
至毅至勇,开拓创新路径
2019年以来,肖应廷担负起中星9B、中星6D及中星6E型号总指挥的重任。对于广播电视卫星而言,平台可靠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。肖应廷带领团队不断识别和控制风险,持续探索技术创新路径,在型号实践中创造出我国民商用通信卫星领域的多个“首次”。
中星9B卫星首次实现高轨通信卫星发射后太阳翼快速展开,展开时间压缩至140秒,进一步提升了卫星的能源安全性。中星6D卫星首次在我国民商用通信卫星领域使用中继测控技术,进一步降低了我国对海外测控站点和测量舰船的依赖。
肖应廷认为,缩短研制周期、创新研制流程,是项目团队落实“三高”全面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。在紧张的型号任务形势下,肖应廷带领团队瞄准“三高”目标,统一思想、集智攻关、集约资源,为我国大容量高可靠通信卫星的研制作出重要贡献。
“干航天必须敢于尝试新鲜事物,技术研制流程也必须要与时俱进,最忌讳的就是抱残守缺。”肖应廷说,“宇航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,规范标准的优化也离不开创新。”
创新是一种良性循环,是一件事促成几件事。锁紧杆是发射时把卫星天线和太阳翼收拢压紧在星体侧面的结构,常规的锁紧杆检测主要是交付前的无损荧光检测,但现行的检测方式对不可测项目却显得力所不及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肖应廷坚持在中星6D卫星增加力-位移曲线测试项目,进一步加强对锁紧释放装置的单点故障模式控制。实践证明,力-位移曲线测试项目不仅对卫星健壮性的提升提供了充分佐证,同时促进了相关检测规范的更新迭代,将逐步在后续型号中推广使用。
至柔至刚,刻画航天风骨
2022年,肖应廷荣获五院功勋奖,他却说:“如果没有组织、没有团队,这项荣誉还会离我很远。”
航天事业从来不讲个人英雄主义,但是团队领袖至关重要。作为项目团队的掌舵人,肖应廷以“至柔”的待人态度,凝聚起了“至刚”的团队风骨。
肖应廷敢用新人、善用新人,一大批年轻人在项目团队中获得锻炼和成长。中星6D卫星试验队中,产品保证经理、总体主任设计师、计划助理等重要岗位都由团队成员第一次担任。从2019年组建队伍,到2022年奔赴靶场,短短三年间,肖应廷培养出了一批精兵强将。
至柔者至刚。“年轻人想干事、能干事,我们就要营造出让他们能把事干成的氛围。”肖应廷说,“把想做的事做成,就是一种幸福。”团队成员表示,肖应廷始终对团队给予充分的信任,留给大家足够的容错尊龙凯时官网,有人犯错误时他也会充分考虑他人感受,并不急于当面指出,而是事后纠错,并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。
“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”是肖应廷的行为准则。“虽然肖总待人温和,但对自己却非常严格,甚至有点‘狠’,这恰恰说明了他对航天事业的恒心和定力,我们也在无形之中学到了他的工作态度。”团队成员说。将“无声”化为“有形”,肖应廷以“大音希声、大象无形”向团队成员刻画出了航天人的品格与风骨。
谈到对年轻人的嘱托时,肖应廷说:“忠于初心、诚于价值、勇于担当、敢于超越,应当是我们通信卫星团队的普遍共识,必须要一代代传承和延续下去。”